導語
2019年3月27日,2019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之北京影視著作權專業論壇召開,北京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孫國瑞與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鑒定委員會法學專家陳敬,圍繞當下影視產業和著作權法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著重分析了影視著作權糾紛的特點與鑒定難點。

近年來,影視行業內的著作權糾紛層出不窮,如2014年瓊瑤告于正《宮鎖連城》抄襲其作品《梅花烙》,并最終勝訴且獲賠500萬;2016年底,電視劇《錦繡未央》大熱后被曝出原著抄襲200多本小說;2018年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妖貓傳》被小說《又遇白居易》的作者狀告抄襲。現實中,影視著作權糾紛案件具有違法成本低、取證復雜、維權成本高的特點,如何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行業生態健康,營造尊重知識產權的行業氛圍,一直是影視行業的發展痛點。在影視行業聚焦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春交會期間的這場影視法律論壇對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相關知識具有積極意義。簡單來說,這場論壇為我們解讀了當下影視行業著作權相關的三個熱點:

一、著作權法對影視行業為什么這么重要?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深刻揭示了知識產權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影視行業同樣需要完善知識產權相關制度。
影視創作是思想和體力結合的勞動。一部影視作品的誕生,涉及到策劃、投資、制作、宣發等多個環節,凝聚著大量創作人員的心血。知識產權是影視產業的核心資產,尤其是影視衍生產品就是建立在知識產權之上,它所帶來的收益甚至會遠超影視作品本身,如好萊塢電影產業百分之七十的收入來自票房之外的衍生品。如果影視作品輕易地被抄襲盜版,不僅是對所有創作人員的傷害,更是動搖產業的發展根基。在張瑞國看來,著作權法立法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保護作者的著作權,創作者是作品的源頭,只有保護好源頭活水,才能保證整個產業鏈的生態健康。

北京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孫國瑞
從長遠看,著作權法最終極的目的是鼓勵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創作和傳播,促進我們國家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強大。放眼世界,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目前世界經濟貿易體系結構已經發生改變,尤其是WTO成立以來,知識產權成為所有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基礎,知識產權貿易的產值早已超越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而影視行產業作為知識產權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需要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以提升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當下影視行業的著作權糾紛有哪幾類?
影視行業主體涉及到方方面面,從端頭到末端,包括創作主體,投資主體,制作主體,宣傳主體,發行主體等等。從影視行業的鏈條來看,劇本是鏈條的源頭,投資拍攝和制作是鏈條的主干,宣傳與發行是受益的關鍵。在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糾紛。

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鑒定委員會法學專家陳敬
據陳敬分析,目前影視行業糾紛主要有以下五大類:
第一大類是委托創作合同糾紛。通常情況下,當委托方委托作者創作一部影視劇本的時候,都會在合同中就劇本的內容、質量、創作完成以及交付的時間,付款條件,付款方式,金額等等條款進行約定。但是,由于劇本是一種文學藝術作品,缺少客觀的評價標準,委托方與作者很有可能會在質量上無法達成一致,雙方就會對簿公堂。
第二類是改編合同糾紛。一方面,創作者需要得到原作者簽的許可使用合同,如果沒有許可容易引起糾紛;另一方面,原作者即使同意改編,往往會提出某些很特殊的改編要求,比如不得改變原作品的主題和思想,但是事實上創作者很難完全遵從原作者意圖,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往往也會發生糾紛。
第三類是購買已有劇本引發的糾紛。這主要是指受讓方基于種種原因,沒有按照約定去支付轉讓費,或者轉讓的劇本可能侵犯他人的權利,就可能會引發許可合同的糾紛。
第四類是投資拍攝過程中的糾紛,第五個是宣傳發行階段的糾紛,相對來說,這兩種糾紛數量較少一些。而隨著影視行業分工細化,影視產業鏈條延伸,在影視各個環節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糾紛。
三、影視著作權糾紛為什么這么難鑒定?
一般來說,影視著作權糾紛容易發生,但是不容易鑒定,尤其是涉及到高級抄襲,一般人很難從字面意義上去判斷是否侵犯原作者著作權,因為高級抄襲不是一個簡單的洗稿,而是悄悄替換了很多原著中的要素。據陳敬介紹,目前影視行業著作權糾紛之所以難鑒定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工作量大,影視著作權鑒定涉及到方方面面,僅文字作品如小說、劇本而言,體量就非常大。現在法院通常的做法是請原告先將疑似侵權的內容梳理提交至法院,此項內容可能多達上百頁,法院再要求被告進行比對判斷后再呈交法院。法院在收到被告的列表之后再進行綜合判斷。所以這種案子的審理周期通常都會比較長。
二是比對對象增多,難度加大。在傳統的印象中,影視行業的著作權抄襲可能就發生在小說與小說之間,劇本與劇本之間,這些都是文字作品之間的糾紛。但事實上,隨著時代發展,尤其是視聽行業的發展,近年來影視行業著作權糾紛發生變化。目前的著作權糾紛鑒定已經涉及劇本和電視劇之間的比對,還有劇本和視頻、話劇的比對。更極端的是與游戲之間的比對,如果雙方把這種糾紛訴訟至法院,法官本人很可能都要作為一個親歷者去體驗游戲,甚至需要很高的游戲水平才能把所有的游戲畫面了解清楚,才能進行比對判斷。
三是專業性強。因為著作權糾紛涉及到不僅僅涉及相同的問題,還涉及到實質性相似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又非常主觀,尤其是此外這類糾紛案件一旦涉及到公有領域資料的使用,如涉及到史事,或者真實的歷史題材改編,需要將這些公有領域的資料進行抽離,剩下的部分才有可能構成著作權法所保護的這部分,需要極為專業的知識。
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相關主管部門出臺行業法律法規,中國影視行業的立法不斷完善。2017年出臺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從電影的創作、攝制、發行、放映等各環節都作了法律規定,2018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針對行業存在的“陰陽合同”問題加大懲治力度,行業生態得到有力凈化。法律不保護思想,但是保護對思想的表達,尤其影視作品凝聚著文化內容和價值觀表達,更需要重點保護。唯有全行業樹立保護知識產權的理念,才能激勵影視行業創新,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繁榮發展。
輪值主編:李 嵐
后期編輯:胡 祥
來源:國家廣電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