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圓
★對于信息存儲空間的網絡服務提供者,沒有法定的版權審核義務,但應當盡合理的注意義務。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種云產品應運而生,云盤就是其中一種。云盤,又叫網盤,是互聯網云技術的產物,可以通過互聯網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信息的儲存、讀取、下載等服務,具有安全穩定、海量存儲的特點。相對于傳統的實體磁盤來說,云盤使用起來更方便,因為用戶不需要把儲存重要資料的實體磁盤隨身攜帶,卻可以通過互聯網輕松從云端讀取存儲的信息。
然而云盤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在我國一些知名的云盤產品平臺上,充斥著大量未經授權而傳播分享的版權作品。其用戶的變化性、技術的復雜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對現有的著作權保護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到,此現象已引起了互聯網企業、版權監測機構、行業組織以及執法部門的高度重視。
存儲工具為何成盜版藏身地
如今國內的網盤產品林林總總,百度云、阿里云、115網盤、119云盤、360云盤、樂視云盤、咕咕網盤、迅雷快傳……究其本質,都屬于網絡信息存儲空間。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原本無可厚非,但侵權盜版內容是如何通過它進行傳播的呢?
《紙牌屋》
記者嘗試在新浪微博上輸入“《紙牌屋》第三季”,顯示在首位的便是一位微博博主分享的帶有中文字幕的《紙牌屋》第三季視頻內容,明確注明該視頻存儲于某云盤。點開其分享的鏈接地址并輸入提取密碼后,便顯示《紙牌屋》第三季的文件夾,用戶可選擇“下載”或“保存到我的云盤”。但根據該劇的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所有者搜狐視頻提供的信息,該劇目前正在審核中,并未正式上線,可見網盤中所提供的內容可能是未經授權的。
記者了解到,為滿足用戶需要,某些云盤運營企業為云盤增加了除信息存儲之外的其他功能,比如:資源搜索、資源分享、資源在線解碼和播放功能以及云盤資源聚合等。云盤用戶可以通過互相加關注而實時獲得彼此的內容更新動態和內容資源分享,同時可以利用云盤提供的分享功能將內容鏈接通過小網站、論壇、貼吧、微博等端口分享傳播出去,這些功能使得任何用戶都可以獲取云盤上的內容。有的云盤還通過公眾微信、微博賬號向關注者進行內容推廣與推薦,通過從相關小網站獲得的URL或BT種子,網盤用戶可以瞬間實現離線下載和在線觀看。侵權盜版的影視作品正是通過這一途徑傳播出去的。
熱門海外劇難逃侵權毒手
新媒體內容搜索技術服務商冠勇科技首席執行官吳冠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長期的監測服務中,他們發現,隨著云盤用戶的猛增,云盤成為盜版新的傳播途徑,也逐步成為盜版傳播的重災區。在2015年上半年監測的部分院線大片中,網絡云盤的侵權量占據各類傳播渠道侵權量的10%~20%,有的甚至超過20%。《颶風營救3》院線上映期30天內,共監測到云盤侵權鏈接898條,在PC端各類平臺侵權鏈接數量占比中達到了22%;《破壞者》院線上映期30天內,共監測到云盤侵權鏈接469條,在PC端各類平臺侵權鏈接數量占比中為15%。
《颶風營救3》
《破壞者》
前文提到的海外劇《紙牌屋》第三季,2015年2月27日已在美國Netflix網站全集播出。該劇在中國地區的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搜狐視頻所有。該劇目前仍在“先審后播”的審核程序中,在搜狐視頻平臺上仍未上線。然而據搜狐掌握的監控數據顯示,3月2日至5月11日該劇的侵權鏈接已達到6872條,云盤侵權鏈接已累計達400條。搜狐視頻為維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侵權狀況仍無法得到遏制,只能通過發送律師函、電話溝通要求其下線等被動的方式進行維權。然而即便網盤平臺配合工作予以下線,很快又會出現新的侵權分享鏈接。
《權力的游戲》
同樣是熱門海外劇,《權力的游戲》第五季也沒能逃過毒手。自今年4月13日《權力的游戲》第五季上線起,購買了該劇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的騰訊公司便展開了專項監測工作。4月13日至4月23日短短10天內,騰訊公司共計發現和處理《權力的游戲》第五季侵權鏈接3208條。其中云盤內存儲的盜版視頻內容以完整劇集為主,而各大視頻網站上的視頻內容主要為3分鐘以內的視頻片段。“論壇貼吧和微博指向云盤盜版內容已成為主要的盜版形式,給權利人帶來巨大損失。”騰訊公司版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網絡服務提供商該擔何責
雖然向網盤上傳內容是用戶行為,但對于云盤服務提供商來說,是否應該負監管責任呢?網盤中出現了盜版內容,權利人是否可以向平臺方追責?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于信息存儲空間的網絡服務提供者,沒有法定的版權審核義務,但應當盡合理的注意義務。
當記者就這一問題采訪首都版權產業聯盟秘書長韓志宇時,他表示,云存儲網盤屬于法律意義上的信息存儲空間。依據相關法規,網盤運營商應當享有“避風港”待遇,但在“明知”或“應知”侵權的情況下,要承擔共同侵權責任。首先,網盤服務提供商在接到權利人通知后要及時刪除侵權內容,否則就屬于“明知”情形。另外,根據社會公眾常識,在“應知”侵權的情況下,也可能承擔共同侵權責任。最后,如果網盤運營商自己組織上傳他人作品,就應當承擔直接侵權責任。“從理論上說,云存儲空間的主要功能是公眾硬盤,是一個私密空間。如果搞成隨便上傳、隨便瀏覽的公共空間,那就和網站窗口開放空間一樣了。我個人意見,如果一個網盤上有大量的未經許可的他人作品,那就是網盤經營者沒有盡合理的注意義務。”韓志宇說。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法官袁博認為,對于一般的網盤而言,由于用戶上傳的信息是海量的,如果要求網盤運營商盡數審查,確實有點強人所難。因此,對于那些并不明顯的侵權作品,要在收到權利人通知后立即刪除即可。但對于明顯侵權的作品,如正在熱播的影視劇或者暢銷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等,應該及時審核并刪除,否則網盤運營商將與侵權網絡用戶共同承擔責任。
他還認為,云盤提供的特色功能,超出了一般的網絡存儲功能。例如,提供分享事實上使得用戶可以廣泛傳播作品,可能侵犯他人作品的網絡傳播權;又如,對不同內容進行分類,對大量影視作品進行內容展示,事實上很可能使得一些熱門影視作品(往往是被侵權的熱點)更方便被更多的用戶搜索到或者注意到,因而增大了被侵權的概率。
韓志宇則認為,網盤服務提供商為用戶提供搜索、分享、在線解碼和播放等技術服務并不必然和侵權有關。技術本身應該是中立的,侵權的前提是未經許可向公眾提供他人作品。若用戶上傳并共享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就沒有侵權問題。若用戶上傳并共享的都是未經許可的他人作品,上傳者肯定是侵權了。
黑色產業鏈與維權之困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了云盤侵權行為的隱蔽性和維權的難度。從表面看,視頻網站(展示端)、播放器(工具端)、云盤(存儲端)三個環節彼此孤立,沒有聯系,實際上三者在廣告聯盟的體系下,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緊密聯系,共同實施侵權,共享廣告收益的分成。即由小網站站長、網友通過小網站、貼吧、論壇等渠道對外展示侵權作品吸引用戶和流量,由指定的播放器隱藏侵權鏈接和侵權作品存儲位置并提供解碼服務,由網盤提供存儲空間和侵權內容。
網盤既可以滿足技術上的需求,又有“避風港原則”的法律漏洞可鉆。于是,有些小網站站長注冊為網盤用戶,并通過上傳作品獲得網盤更多的特權獎勵,以此獲取更多內容資源,與其他站長進行資源互換。小網站站長通過這些侵權內容資源吸引更多用戶,增加點擊量,贏取廣告收益。而網盤服務商也可以從網站站長購買存儲空間和定制服務的過程中獲利。有些網盤運營商還直接和小網站站長合作共享廣告收益,甚至利用大數據將這些侵權內容進行整合,分門別類地做成各種內容包或特權服務,提供給其他網盤用戶,相關用戶通過購買網盤提供的虛擬貨幣等方式有償獲取更多侵權內容。
由于三個侵權環節彼此孤立,很難搜集到其共同侵權的證據,即使通過技術手段發現侵權內容存儲在網盤上,網盤也會援引“避風港原則”為自己開脫,而播放器則往往用技術中立作為免責的借口。至于內容上傳者,由于注冊用戶未采取實名制,很難找到侵權人。
劣幣驅逐良幣 將被叫停
未經授權且未經審查刪改的境外影視作品通過云存儲空間進行分享及傳播,而正版視頻網站則因為支付巨額版權采購費用而背上沉重的成本壓力,加上更新速度遠不及這些盜版網站,用戶流失嚴重,正版視頻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任何新技術新業態出現之后,只要適合作品的傳播,都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這不足為奇,關鍵是要及時去規范它。”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毛小茂告訴記者。影著協作為行業協會,也在幫助權利人通過司法和行政兩種手段進行維權。毛小茂認為,網盤服務提供商應當負起責任,對內容進行有效監管。在行政執法方面,要對危害性較大的網站和平臺進行重點打擊,從而對行業起到警示作用。
有業內人士提出建議,網盤用戶應該進行實名制登記,對涉及重大侵權或提供非法內容的云盤堅決予以關停并依法追究其主管人員的法律責任,同時建議加大對小網站進行清查關停的力度。
韓志宇認為,目前大多數網盤運營商并不賺錢,各家都在爭奪流量和市場占有率,為的是長遠利益。從理論上來說,《著作權法》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對互聯網環境下的侵權盜版有嚴格的規定。雖然云空間的技術方式復雜一點,但還是可以判定侵權責任的。法律不夠完善,但并非無法可依。對經常從事侵權行為的一大批中小網站直接查處,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廣告平臺也不是侵權主體,不能依據《著作權法》進行處罰。韓志宇建議,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是推動廣告聯盟自律管理。北京近年來啟動的“網絡廣告清源行動”和“治理違法經營網站快速反應機制”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對于云盤版權內容的檢索,已經有技術公司對此做了嘗試。據了解,冠勇科技在2014年11月正式推出了云盤UGC內容版權過濾系統。該系統通過將待審核視頻、音頻、文字等版權作品與警示作品信息庫中的相關作品特征進行自動比對,如果與版權警示信息庫中的作品特征相匹配,則被判定為應警惕的作品,從而達到對敏感、違法、侵權信息的安全過濾,降低人工審核工作量。目前已有云盤服務提供商、視頻分享網站開始運用該系統,規避因UGC內容帶來法律和政策的風險。
云盤上的盜版現象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國家版權局等四部門今年已啟動“劍網2015”專項行動,特別針對規范網絡云存儲空間開展版權專項整治行動,推動重點網絡云存儲企業就其版權問題開展自查自糾,并將堅決查辦利用網絡云存儲空間進行侵權盜版的違法活動,遏制利用網絡云存儲空間侵權盜版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