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IP開發的熱度不減,從業人士態度向著更理性方向發展,不再一窩蜂地追逐大熱IP。然而,隨著互聯網和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產生了亟待解決的版權開發與保護方面的新問題,這也是2019中國·北京國際版權授權大會上嘉賓們關注的焦點。我們選取大會論壇中部分嘉賓觀點進行呈現,供讀者參考。

網絡版權授權與保護主題論壇現場。
關于圖片版權保護
“我在朝鮮拍攝了一組圖片,賣給了美國一個專業圖片分發平臺。之后,我在國內準備出版一本書的時候,需要用到這些圖片,我大概花了幾千元來購買這些圖片的版權。”作為獨立攝影師,初曉璐在大會上講述的這個經歷可能讓很多人不太理解:攝影師出版書籍時用自己拍攝的圖片還要花錢購買,這是怎么回事?
自律是圖片行業有序發展的關鍵
初曉璐提到的這個事情,其實并不奇怪。
因為他在朝鮮拍攝的這組圖片屬于職務作品,在完成了美國圖片分發平臺分配的拍攝任務后,該圖片平臺一次性付費買斷了圖片的版權,初曉璐對這些作品擁有的使用權是有限使用權,只能用于自我推廣需求。
所謂自我推廣需求,是指自己使用圖片可以,但如果涉及其他人,比如將圖片用于出版的書籍中,出版社也會通過圖片盈利,這就不符合自我推廣需求的條件。因此,當初曉璐通過出版社出版書籍需要用到這組圖片的時候,必須在該圖片平臺購買后才能使用。事情的結果是,視覺中國是美國該圖片平臺在中國的獨家代理,初曉璐與視覺中國有合作關系,最后他在視覺中國平臺拿到了比美國平臺低的價格,付費購買了自己拍攝的40多張圖。
“如果這事發生在國內的話,可能很多攝影師就直接用自己的圖片了。”初曉璐通過這個故事想說明一個道理:圖片行業的有序發展需要每個人的自律,即使是經常扮演維權角色的攝影師,也要從自我做起。
的確,自上世紀90年代后,視覺內容產業高速發展,如今已實實在在進入了讀圖時代。一方面,技術變革和科技創新給視覺產業帶來了革命性沖擊,另一方面,內容生產工具的平民化,也使得更多社會大眾參與其中。當需求側與供給側同步爆發,圖片領域就成了互聯網快速發展時代侵權的重災區。如何使圖片行業走出侵權困局,健康、有序地發展,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自律,是行業有序發展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要素。那么,當使用者面對互聯網上的海量圖片,想獲得授權卻無從找到權利源時,該怎么辦?
“唯一可能的通路和途徑,就是通過圖片內容集合平臺。”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軍說,最快捷的方法就是通過圖片內容集合平臺找到合理、合法、合規的授權、流轉開發的途徑。
“與專業圖片分發平臺合作,對我們來說肯定是很好的選擇,這樣可以面向世界范圍。除此之外,如果遇到圖片被侵權的狀況,也可以依靠平臺的力量。”正是看中了專業圖片分發平臺的這些優勢,像初曉璐一樣,很多攝影師選擇了與圖片分發平臺合作。
對于圖片分發平臺來說,首先要基于平臺的授權合同、權限的規定來進行相關的商業市場授權和開發。第一個前提是要解決平臺的權利來源合法性、權利鏈條完整性的問題,這樣才可以保證下游的授權穩定性以及用戶收取相關的許可使用費的可能性。
廣東高院近日印發了《涉圖片類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對于圖片本身的來源合法性、來源鏈條清晰性有了明確的要求。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規范,關鍵在于執行。”在《財新傳媒》編委、視覺新聞總監郭現中看來,加強圖片行業從業者的自律,對于構建健康的圖片版權市場秩序非常關鍵。
細分服務可使多方實現共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5G時代來臨,圖片用戶也在激增,這種激增不僅僅是用戶的數量在上漲,用戶的類別以及用戶對圖片的個性化需求也在發生巨大變化。
那么,在圖片用戶需求激增的環境下,作為專業的圖片平臺又該如何做好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作為國內最早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版權視覺內容服務平臺的技術型企業,視覺中國公司將其核心主業定為以視覺內容為核心的版權內容服務、技術服務及整合營銷增值服務。
視覺中國副總裁張宏麟說,隨著近幾年圖庫內容不斷增加,視覺中國對于圖片版權管理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嚴格對圖片的來源進行管理或者是認證。比如,凡是在平臺上展示的圖片,每一張都有明確的上傳時間、上傳內容以及上傳人,而且上傳人皆是實名制。對于平臺上的簽約攝影師,平臺通過技術搭建了利益授權鏈條,攝影師對自己圖片被使用和售賣情況了如指掌,整個鏈條清晰可查。
面對近些年市場的變化,根據不同群體用戶的使用需求,視覺中國也相應推出了更加細分的服務。比如有些自媒體用戶運營成本低,很難為一張圖片付出很高的費用,視覺中國推出了價格相對實惠的產品包供其使用;對于頭部客戶及專業領域客戶,如金融行業、旅游行業等,平臺用大數據分析出需求的場景后,在浩瀚的圖片庫中推出相關行業垂直圖庫,縮小搜索范圍及時間;對于用戶想使用,但平臺上沒有的圖片,視覺中國利用全鏈微視的服務,自動推出相似度超過90%的擁有版權的圖片,不僅滿足了用戶需求,也解決了侵權風險。
好的作品價值理應得到承認
是不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攝影方式越來越大眾化,圖片的庫存量就應該更多,用戶選擇會更方便呢?
事實并非如此。郭現中以實踐為例提到,《財新傳媒》每天都需要從圖片平臺購買很多圖片,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不單是好的新聞圖片在大幅減少,一般的新聞圖片最近兩年也在減少。在郭現中看來,這種變化與傳統媒體的生存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系。
“受眾的眼睛是需要好的作品來養的。”郭現中說,作為媒體,有責任也有義務將有價值的東西、有美感的東西分享給受眾。但目前在視頻領域,能提供有水準的作品的平臺還是太少。媒體做新聞的成本非常高,在面對侵權時卻非常弱勢。郭現中希望專業圖片平臺可以拓展新聞短視頻方面的業務,為受眾提供優質作品。
對于郭現中的觀點,王軍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在他看來,現在好的作品越來越少,或者說越來越被淹沒在圖片的汪洋大海中,是因為好的作品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好的作品被侵權時又沒有得到應有的賠償。
“在圖片侵權案件里,法院的判罰有幾百元或者一兩千元的固定判賠額,對圖片的市場價值、創作圖片所付出的辛苦等人力成本、財力成本以及圖片得以傳播之后所形成的點擊率和市場影響力考量不夠。”王軍認為,對于律師行業而言,應該向司法機構呼吁加強對圖片的傳播、創作以及保護,應該認識到不同圖片有不同的市場價值以及商業價值。
對此,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熊文聰也表示認同。他說,作品是市場的產物,作為商品首先要尊重其市場價值。比如,最近華為對于一張手機屏保主張2000萬元的賠償,就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各界都在期待法院的判決。熊文聰提到,只有學界、業界以及司法實務界各個行業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護創作者的智慧,讓社會更加美好。(趙新樂 文/攝)
關于影視IP開發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讓國人看到了國產動漫的創作實力,但是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許多人看完電影之后想買周邊衍生產品,卻很難找到正版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影視衍生產品供需關系的不平衡。
在國際影視IP授權與開發主題論壇上,嘉賓們分享了各自心得。許多嘉賓表示,影視IP版權開發是個“大蛋糕”,但想要做大做好,需要把IP打造、人才建設等基礎工作做好,有了好“餅坯”,才能做好“大蛋糕”。

根據電影《流浪地球》開發的文創產品。
開發IP衍生產品需要提前布局
中影營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海榮在演講中提到,中國電影衍生產品市場空間很大,但同時在運營中也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電影衍生品研發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國產電影還沒有把衍生產業納入到電影產業的整體運營框架中來,衍生產業到目前為止還游離于整個電影產業的框架之外。”朱海榮介紹,美國、日本等國家從劇本創作階段就有衍生品開發的意識,這種意識貫穿制片、發行、宣傳等環節,國內很缺少這種意識,而衍生品開發需要時間,往往就會錯過最佳的商業時機。這一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還有衍生品開發專業人才和團隊的缺乏,專注于電影衍生產品開發、設計、創意的人才在國內非常稀缺,衍生品創意設計能力不足。另外,盜版的沖擊是目前衍生品開發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盜版產品不需要等待審核,而且價格更便宜。
IP發展如滾雪球核心要過硬
如何判斷一個IP的內容是否有價值?這是全媒體時代影視IP的價值鏈和影視版權運營圓桌論壇環節的核心問題。
中匯影視創始人、金影科技創始人侯小強說,好的IP有幾個特點,第一要有比較強的讓人產生共情的能力,第二是辨識度要特別高,第三是要有清晰的人設。“IP發展特別像一個雪球,那個核心必須得扎實,一定要經過檢驗。”侯小強說,看一部小說能不能成為IP,要看它的基礎數據。基礎數據的考量來源比較多,流量、豆瓣評分、微博討論度等數據都是判斷其是否有成為IP潛質的依據。
曾導演《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和《假如沒有遇見你》的楊龍同樣強調IP本身要有強大的吸引力。“對于衍生產品,我覺得大家不一定真的追求它的實用性。”楊龍舉例說,很多人會買漫威的衍生產品,但是消費者買這些衍生品通常不是因為漫威的衍生品更好用,而是要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比如表達對英雄的崇拜。“開發一個IP,最好能把它的原始精神保留住。”楊龍說,尊重IP的原始價值,才能實現更好轉化。
“我們希望找到中國更好的原創作品做IP開發。”擔任網易影業總裁,同時也是《陰陽師》聯合監制、制片人的劉國男提到,目前其所在公司在轉變策略,希望能發揮中國團隊自己做游戲的能力,不再去買別人的版權。
發展實景娛樂產業基礎工作要做實
將IP開發成為實景園區,是IP開發的“進階題”,在這方面,迪士尼樂園無疑是最為成功的案例之一。在中國如何發展IP主題實景娛樂產業,是打造中國特色的IP實景娛樂產業鏈及影視園區圓桌論壇環節的討論重點。
朱海榮說,中影營銷公司正在努力做的一個方向就是想把《流浪地球》開發成流浪地球主題樂園。據他介紹,從今年春節《流浪地球》大賣之后,國內已經有十幾家做游樂園的旅游景區提出合作意愿,但是對于合作方的選擇以及項目的設計需要非常謹慎,因為“這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肯定不是一個簡單的復制”。目前國內適合做實景園區開發的影視作品比較稀缺,他希望今后能出現更多此類電影。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封躍平則提醒道,開發實景娛樂產業項目前,一定要明晰權屬,弄清楚開發之前到底需要得到哪些授權,又該向誰爭取授權。
華夏幸福文創負責人李穎提到,對于實景園區開發,目前缺乏專業的規劃、產品設計、落地運營的服務人才。尤其是對于實景園區來說,通過版權受權把一個好的產品很好地運營起來有特別大的難度,“我覺得以后可能需要大量的更多的專業機構介入,才能把實景娛樂跟內容的銜接做得更好”。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作者:趙新樂、隋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