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s4sus"></table> <td id="s4sus"><kbd id="s4sus"></kbd></td>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領域 > 版權登記

    中國影視法律網:“音樂版權”共享后,“影視版權”離共享還有多遠?

    來源:網絡大電影頭條
    作者:米果

    有網友高呼:“終于不用在手機上裝好幾個音樂APP了。

     

    3月6日,網易云音樂與阿里音樂共同對外宣布,雙方達成音樂版權互相轉授權的合作。二者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并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絡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至此,兩大音樂平臺的網絡音樂版權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用戶的視聽體驗將更加豐富。

     

    網易騰訊音樂業務層面在過去有著諸多恩怨,但如今在版權格局的推動下,兩者握手言和。那么以后,在線音樂市場格局會因此有所不一樣嗎?網絡影視市場又能從中獲取何種啟示?

     

    獨家版權政策不再適用

    平臺、用戶都深受其苦

     

    過去一年,數字音樂平臺格局向著合并以及版權集中化的方向發展,資源越來越向騰訊、阿里等巨頭集中,網易云音樂面臨著音樂版權資源短缺的危機。

     

    騰訊音樂在音樂版權層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基本拿下了90%以上的額數字音樂版權,在整個行業內構建了內容層面的壁壘。

     

    網易云音樂則走出了一條與騰訊音樂不同的路線,試圖有意避開與騰訊音樂的正面較量,主要是強化其社區評論與營銷上的優勢,重視歌曲評論和社交功能。但其曲庫版權資源積累落后仍是實現與騰訊音樂并駕齊驅的最大阻礙。

     

     

    去年8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就曾因版權問題起訴網易云音樂,隨后網易云音樂也因相關版權糾紛將騰訊音樂旗下酷我音樂提起侵權訴訟。一時間,在線音樂行業風波四起。

     

    版權風波從未平息,不少音樂平臺都曾深受版權高昂之苦。前幾天,另一家音樂平臺多米音樂宣告終止相關業務運營,服務器下架,無限期停止音樂服務。據了解,除運營問題外,該公司黯然退場的原因在于“買不起版權”。

     

    自國家版權局于2015年發布《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后,各音樂平臺之間開始激烈爭奪,版權價格不斷走高。而在多米音樂平臺,不少正版歌曲資源陸續下架,大量用戶流失。

     

    獨家版權背后,用戶開始被平臺“牽著鼻子走”,當喜歡的歌在自己此前未使用過的音樂APP上獨有時,用戶必須改變自己的聽歌習慣,轉投新的平臺。

     

    版權政策需順勢而為

    音樂變現要靠付費

     

    版權開放分發是個大趨勢,獨家版權的時代或將過去。

     

    總體來看,這對于整個在線音樂市場是有利的,而且受益的不止是像網易云這樣的中小音樂平臺,對于音樂作品和創作人來說,獨家版權壁壘的打破就意味著他們有更加廣泛的宣傳渠道,推廣力度的增加會賦予作品更加廣泛的知名度。

     

    國家版權局叫停獨家版權,意在保護音樂版權秩序,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于經過一輪洗牌的音樂平臺來說,重金購買的版權不再有優勢,要想留住用戶,各大平臺只能在運營服務上動腦筋。

     

     

    和視頻行業一樣,音樂的會員付費將是平臺實力的關鍵一角。版權分享融合的趨勢之外,在線音樂市場的付費模式也逐漸成熟,付費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在線音樂產業的未來。毋庸置疑在線音樂變現的未來會由付費改變,因為廣告無法覆蓋成本,用戶付費也是行業趨勢,這和視頻行業一樣,免費時代不利于產業發展。

     

    當用戶的付費習慣漸漸被市場培養起來,平臺的商業化變現問題就更加突出。

     

    如果用戶不付費,那么音樂、視頻這些內容產業發展會很艱難,對于在線音樂行業來說,吸引用戶付費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目前來看,還沒有哪一個平臺公開宣布音樂會員業務盈利狀況,爭取音樂會員的根本在于平臺內容與服務對用戶的爭奪與吸引。沒有哪個平臺會包攬所有的音樂內容,然而當版權逐漸開放融合之后,各大音樂平臺的差異化競爭必將加劇,而平臺要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是,如何在版權開放之后,避免用戶流失,留住那些被獨家版權吸引過來的傾聽者。

     

    獨播模式大肆盛行

    “影視版權共享”時代何時到來?

     

    短短幾年,音樂版權的相關政策由界限模糊,到獨家版權,再到如今的“版權共享”,可以說,都是由行業格局的波動來決定,缺少規范化的行業監管會導致不公平競爭,版權糾紛問題屢見不鮮,版權方的利益得不到保證;

     

    而“獨家版權”的實施雖在一定程度上肅清了混亂的版權市場風氣,但在市場經濟的驅使下資源會逐漸向頭部集中,繼而形成壟斷,占據極少內容份額的中小型平臺最終只能因資源枯竭而走向破產。版權的一項新的標準規定不可能永遠適用于同一階段,音樂行業政策的不斷更新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同樣,對于視頻行業來說,版權就是內容,而內容就意味著話語權。

     

    影視劇的版權有獨家和非獨家兩種,通常情況下,非獨家要比獨家便宜很多。而視頻網站作為電影、電視劇版權的主要采購者,也同樣和騰訊、阿里、網易云等音樂平臺有著相似的經歷,版權的價格影響視頻平臺的內容選擇和發展趨勢。

     

    視頻平臺在產業主動權上較電視、院線處于弱勢,不平衡的對等關系致使視頻平臺在版權購買權的選擇余地非常小,甚至淪為了傳統影視劇的備選,雖近幾年用戶逐漸接受了網絡這種多元的觀看渠道,網絡平臺的地位有所上升,但在版權問題上仍受制于對方,各大平臺為了爭奪獨播權而不斷哄抬版權價格,資本并購整合帶來中小型視頻平臺數量銳減,最終形成如今的“優愛騰”三方鼎力局面。

     

     

    以前電影的電視版權高于網絡版權,現在正相反。如2010年上映的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獨家網絡版權價格為500萬,到2014年,姜導的新片獨家網絡版權已經飆升至3000萬,這是國內電影網絡版權瘋狂增長的一個經典個案。此后,電影網絡版權的價格開始逐步增長,這一增長過程不是直線向上的,而是曲折的,每一次的波動都與資本市場息息相關。

                                                                                     

    2011年,版權價格的暴漲就與視頻網站間的競爭有關;2010年底,優酷赴美上市后,迅雷、暴風影音、愛奇藝等國內幾大視頻網站相繼表達希望在2011年上市的愿望,此后,視頻網站的上市突擊戰悄然興起。為了沖上市,視頻網站大規模融資,爭奪市場上的流量和地位、爭奪版權。最后中概股跌破,上市遙遙無期;2012年,影視劇版權市場就遭遇跳水。兩年后的2014年,視頻網站紛紛涉足電影行業,電影網絡版權價格也水漲船高。隨著互聯網電視的普及和付費點播的增長,視頻網站開始了又一輪對電影網絡版權的爭奪,導致電影版權來開始了又一輪瘋長。

     

    雖然版權競爭的局勢非常激烈,但與音樂行業不同的是,網絡視頻平臺通過付費觀看和網絡自制節目的手段,已經發展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了收入上的保證和內容供應方面的緩解,關于影視劇版權購買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即使獨播模式仍然盛行,但適當的獨家采購能夠提升視頻平臺的品牌,實現內容的差異化,并不完全弊大于利。

     

    如此看來,音樂行業獨播版權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應,在影視行業或許不會發生。只要行業不過分依賴于版權外購和獨播模式,有屬于自己內容生產力和收入渠道,那么這一原有的市場生態就不會被打破,影視版權共享的時代還不會來的太快。

     
    在線留言
    ERP系統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