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s4sus"></table> <td id="s4sus"><kbd id="s4sus"></kbd></td>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領域 > 版權登記

    中國影視法律網:你有版權意識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人們在生活上越來越富足,不再滿足于物質上的需求,轉而追求更多精神上的慰藉。很多人在享用精神食糧的同時,卻沒有注意到他們所享用的是盜版,或者他們的行為已經構成了侵權。于是,版權問題由此產生。本期就帶你來看看大家對版權的理解。


    你認為你有版權意識嗎?

     

    參與此次調查的人包含了中小學生、在校大學生、工作人員等。其中81.45%的人都認為自己有版權意識,更有84.68%的人會關注與侵權、抄襲相關的新聞。由此看來,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作者,都認為自己對版權有一定的了解。可是,這能表明他們就真的具有正確的版權意識嗎?

     

     

    調查中認為自己無版權意識的人,絕大多數都經常從百度云、微博等平臺獲取盜版資源(這里除了中國境內沒有資源的情況)。但出乎意料的是,認為自己有版權意識的人中,也有高達75.24%的人會通過該方式獲取盜版資源。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認為自己有版權意識的人,只是知道“版權”的名詞意義,而不是擁有絕對的版權意識。

     

     

    那么,人們使用盜版的原因是什么呢?

     

    縱觀調查結果,絕大多數人通過百度云、微博等網絡非正規途徑尋找盜版資源的原因是他們覺得購買正版不太值得,或是根本沒有考慮過這些作品的版權問題,只是單純地想免費觀看或欣賞它們。還有人認為,盜版跟正版的質量相差無幾,但價格低廉。于是他們更愿意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盜版。

     

    但是隨著創作者版權意識的逐漸增強,在騰訊視頻、網易云音樂等平臺上,有了越來越多需消費者付費(充值會員)后才能體驗的內容。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在視頻、等資源平臺上購買會員。這是否表明消費者的版權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呢?  

     

     

    然而,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人購買會員的初衷并不是為了尊重原創主動地支付版權費,而是因為不付費就看不了、下載不了等側面原因,被動地支付版權費。可以看出,在當下,大眾大多數時候對于版權更多地還是被動地接受提醒,而不是主動地表達尊重。

     

     

    我們再來看看人們對侵權行為的認識。

     

    (百分比表示認為該行為侵權的人的比例)

     

    僅有16.1%的人認為在酒店、飯店、咖啡館等公共場合播放歌曲的行為是侵權的。恰與大多數人認知相反的是,該行為的確涉及侵權。根據我國早已加入的國際保護知識產權的“伯爾尼公約”規定,在營業場所使用音樂,都應該向音樂作品著作權人支付使用費。即使播放者購買了該正版唱片,他也只能在私人場所小范圍地定向播放音樂。如果店家僅通過購買一份正版唱片的費用,就傳播給成千上萬的消費者,那么對于創作者而言,將是一筆巨大的損失,這無疑就侵犯了作者的正當利益。且研究表明,背景音樂能改善消費者體驗,能增加消費者在店鋪停留時間,能增加品牌的可靠度。因此,在公共場所播放音樂涉及商業目的和商業利益,支付版權費是理所當然的。

     

    或許有人會認為,在酒店、飯店、咖啡館等公共場合播放歌曲有利于歌曲的傳播、提高歌曲及作者的知名度等,是對于創作者有利的,而且大街上的那么多商店放了這么多年的流行音樂,也沒有哪家被追究過責任。這就有必要談到一點,每個創作者都享有著作權,但是他們可以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選擇性的著作權保護。簡單來說,如果原創者認為商店在公開場合播放自己的歌曲并不會影響自己的利益,那么他可以選擇放棄在這一方面對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此時商店的行為就不屬于侵權。

     

     

     

    此外,以下三種行為也是明顯的侵權行為:

    ①  未經授權在公眾號等非個人場所轉載他人文章、圖片

    ②  將支付了個人約稿費用的圖畫商用

    ③  某A產地商品標注“本商品源自某B產地”

     

    1.文章、圖片的作者均擁有著作權。即使文章、圖片已經在網上公開,也并不表明作品不受保護。更何況,部分作品是在未經作者同意的情況下被上傳到網絡的。

     

    2.畫作私用與商用所產生的利益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所需支付的稿費也是不同的。這種價值不對等的關系,與上面提到的在公共場所播放音樂需另付版權費的道理相同,不同的是,這種情況下,作者肯定會追究其甲方的法律責任。

     

    3.A產地的商品用“本商品源自B產地”等字樣來吸引消費者,而A商品實則不源自B產地,比如滿大街不正宗的“天津狗不理包子”、“重慶麻辣燙”等,這種行為實際已經侵犯了B產地商品的商標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新商標法規定,“中國馳名商標”字樣不能再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上,也不能用于廣告宣傳、展覽及其它商業活動。

     

     

    接下來,我們看一些具體的侵權案例。

     

    此前,“錦鯉”楊超越的表情包被各大網友肆意發表和轉載,可謂是熱度爆棚。于是有一些商家利用此熱度進行牟利。無奈之下,哇唧唧哇公司發表了如下聲明。法律規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因此,表情包可以在平時聊天中活躍氣氛,但不能擅自商用。

     

     

    歌曲《我的一個道姑朋友》曾經火爆各大音樂平臺。但是不為聽眾們所熟知的是,此歌曲的原曲是由日本的音樂才女田井中彩智個人創作,獻給自己去世的爺爺的歌曲《一番星》。而由國內“三個糙漢一個軟妹組”(國內一網絡廣播劇、有聲小說、搞笑視頻的制作團隊)出品的《我的一個道姑朋友》,是制作者在未征得原創者同意填詞翻唱并未標明原曲來源的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錄音錄像制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

     

    當然還有很多其它行為,在法律上,目前也沒有十分清楚的條文判定它們是否侵權,但并不是說法律沒有規定就可以肆意“試探”,否則也將會受到追究。

     

     
     
     
     
     

     

    如“金庸告江南案”。金庸先生起訴江南(筆名)創作的《此間的少年》侵犯了他的著作權。該小說中江南使用的喬峰、郭靖、令狐沖等名字,且塑造的人物性格,都與金庸的作品高度相似。江南的《此間的少年》是一種新型寫作文體——同人文。(同人文即指的是在原作的基礎上,把某部甚至某些作品里的人物放在新環境里,加入作者自己的想法從而展現作者對于原作不同的觀念。)在該案中,法院稱,《此間的少年》與金庸作品在故事情節上沒有相似性,并未對金庸所享有的改編權、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構成侵犯,只在圖書出版、發行領域,與金庸作品存在競爭關系。雖然江南的作品在此案中并沒有被判侵權,但在這個案子中,金庸勝訴。判決顯示江南需賠償金庸168萬人民幣,即日起停止發行《此間的少年》并銷毀其所有庫存。如今,網絡同人小說發展日益成熟,雖然法律上卻沒有完全明確此類新型寫作形式是否侵權,但是同人文作者向原作作者尋求授權也逐漸形成了不成文規定。所以,作者在寫同人文之前,最好要得到原作者的授權。

     

    判定利用文學作品是否侵權,除了要看原作者的意見,還要根據該文學作品產生的時間而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版權)的保護時效是原作者有生之年至死后50年,所以若改編的作品作者已故,無法對改編的作品表明態度,則時間就是判定依據。若超過保護年限,那么我們合法的改編就不受限制。比如說利用古代詩改寫打油詩,雖然改變了作品完整度,但由于詩人已故數年,這種行為就不屬于侵權行為。但如果是近現代詩,那么就要謹慎而行了。

     

     

     

    除了以上談到的侵權問題,版權領域還存在許多與抄襲相關的問題。抄襲與侵權是不同的,侵權是直接把(部分)原作品轉載或商用,而抄襲是盜用他人的作品然后寫上自己的名字,或是截取他人作品的一部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下是本次調查中,人們對抄襲行為的認知。

     

    (百分比表示認為該行為侵權的人的比例)

     

    數據表明,大多數人能對抄襲行為做出正確判斷。美工制圖時扣取他人圖片素材和兩首原創歌曲有相似的旋律達到八小節以上均為抄襲行為。而美工制圖時參照他人作品的創意則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抄襲行為,不是消費者所能控制的,這與創作者的素質緊密相連。所以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就消費者對于藝術作品質量的滿意程度進行了調查。

     

     

    調查顯示,86.91%的人會對某些藝術作品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深究其原因,歌手用萬能和弦寫歌、美工大量摳取成圖里面的元素、文案大量引用他人的論述等都是其中之一。這些作品,它們重復利用、重復合成他人成功的作品,對素材進行拼湊式的創作。之所以會形成這種風氣,是因為這些“作者”認為這種方式需要付出的努力少,且獲得的利潤可觀。把一些成功作品中的元素放入自己作品中,既提升了自己作品的檔次,也迎合大眾的審美,何樂而不為?但作為一個有素養的創作人,這種行為是應該杜絕的。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人們版權意識薄弱的原因有如下兩點:

     

    首先,是我們所處的大環境導致的版權意識薄弱。

     

    大多數人從小看著盜版碟、聽著復刻CD、玩著盜版游戲長大。在此環境下,人們沒能形成良好的版權意識去判別哪些屬于盜版產品。

     

    除此之外,國內大多數視頻網站、音樂應用發家之初,都是用“免費”來吸引用戶的。用戶們習慣于此,并且把免費當作理所當然。

     

    再者,國家對版權關注也不夠。

     

    我們身邊的侵權行為隨處可見,可真正受到相應處罰的侵權人少之又少。因為,法律中對于很多侵權行為認定不夠清晰,國家監管部門的執法力度也不夠。

     

     

    從現實生活的各種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侵權、抄襲行為的確隨處可見。那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此類行為呢?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人們對于侵權、抄襲等問題的態度:首先是要舉報此類行為,然后是樹立版權意識并堅決抵制盜版,從我做起。

     

    對于版權的尊重與保護,不僅僅應該只有藝術或者法律等與版權相關的行業重視它,其他行業也應該有最基本的意識;也不僅僅應該只有創作者關心和維護它,享有者也應該有最起碼的認知。因為知識文化的傳播和影響是相互的,只有營造出一個好的環境,一個社會的精神高度才能朝理想的方向發展。

     

    最后,小編倡導:知法懂法,尊重版權,保護版權。

    在線留言
    ERP系統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