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道略演藝
德云社演出屢現負面事件
2019年7月27日,德云社演員秦霄賢、孫九香在北京廣德樓劇場的晚場演出中,上場后并沒有立刻開始表演,而是收取粉絲遞來的信件及禮物。該過程持續近兩分鐘后,臺下一名觀眾催促演出盡快開始,臺上的孫九香回懟:“要是聽不了您可以出去。”該段現場視頻被發到網上后引發批評。在此之后,網絡更是相繼曝出相聲演員張云雷、楊九郎曾在表演中調侃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李世濟、張火丁,以至于中國曲協發文批張云雷,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與張君秋京劇藝術研究會多次發文要求張云雷致歉,最終此事件以張云雷道歉告終。

“蘇大強熱”沒延續到話劇舞臺
倪大紅在2019年電視劇《都挺好》里因塑造了“蘇大強”一角后,仿佛一夜之間躋身“頂級流量”的行列,靠演技收獲了全年齡段粉絲。作為一名舞臺劇出身的演員,2019年,倪大紅先后主演兩部話劇《銀錠橋》和《安魂曲》中文版,其中中文版《安魂曲》為首演劇目,倪大紅的加盟無疑在當時占到了“天時”,但劇目7月首演后,因口碑平平,各地票房情況也并未達到眾人期待的火爆場面,在舞臺上,并沒有出現“蘇大強熱”。

孟京輝版《茶館》北京首演評價兩極化
2019年,孟京輝版《茶館》結束了在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IN單元與圣彼得堡第29屆“波羅的海之家國際戲劇藝術節”演出后,于11月首次回到它的發源地北京,無論從現場還是網絡,觀眾對該作品的評價形成兩極,對于孟京輝版《茶館》的討論,成為2019年末現象級的文化事件。一部話劇作品能夠在社會范圍內引起如此大的話題,間接證明《茶館》這部文學作品在當下仍有令人重新自我認識的價值,而創作者,也從這次爭議中汲取到“一部經典作品如何進行現代劇場改編”的參考經驗。

北京人藝首次向社會海選招募演員
作為北京人藝人才培養方面的重大舉措,人藝開設的“表演學員培訓班”于2019年12月16日宣布開班。經過社會招募及篩選,十五名學員從1043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他們將在北京人藝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與實踐,成績優異者將正式進入北京人藝。此次“表演學員培訓班”,既繼承了原有“團帶班”“合辦班”的精神傳統,又突破了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從零起步的選拔改為從專業表演人才中進行選拔。2021年北京人藝將實現五個劇場同時運營的體量,這對人藝的人才儲備提出了新要求。北京人藝要發展,堅實的人才隊伍是最好的保證,這或許也是此次學員培訓班進行創新嘗試最重要的意義。
頻頻出現“大夜戲”
夜晚11點至凌晨,站在劇院門口,看著打車軟件顯示你所在地有上百人在排隊打車,這個畫面2019年多次上演,時間長、晚開場的“大夜戲”頻頻出現,如時長8小時的俄羅斯話劇《靜靜的頓河》,首場演出18:00開場,散場后已是第二天凌晨2點半左右;北京青年戲劇節上,一部立陶宛AAT劇團的作品《在冰下,在冰下》,則選在23:00開場。三個半小時時長如今似乎成為號稱大師級高品質舞臺作品的“最低消費”,但特別設置的開場時間與冗長無味的刻意拉長演出時間有所區別,考驗一個創作者能力的還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展現出自己的創作理念和價值。據調查,三個半小時的作品其實已接近一個觀眾的看戲極限,如果再長,作品內容是能否安撫住觀眾的關鍵,但像《葉甫蓋尼·奧涅金》這樣的戲畢竟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