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s4sus"></table> <td id="s4sus"><kbd id="s4sus"></kbd></td>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領域 > 影視制作

    中國影視法律網:影視劇本寫作8大常見問題!

    來源:編劇幫


    導語

     

    以下是影視劇本寫作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供劇本創作初學者參考(事實上,這些問題并不只是新手才會出現,在我看過的一些作品中,很多“國家N級編劇”也經常出現其中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一、格式不規范

      

    格式不規范是新手作品常出現的問題,很多人甚至搞不清劇本跟小說的寫法到底有什么不同。

      

    影視劇本并沒有一個標準格式,但仍存在被廣泛認可的格式。其中認可程度最高的規范格式是(以電影劇本《混混》開場為例)):

      

    1、 商業步行街,日,外   行人三三兩兩地穿梭著。

      

    馬小帥慢騰騰地走著,不時東張西望。   

    對面漂亮的女孩甲走過來,馬小帥迎上去。   

    馬小帥:(壓低聲音,一本正經地)小姐……   

    女孩甲下意識地往旁邊讓了讓,沒吭聲。   

    馬小帥:請問你媽單身嗎?

      

    二、人物的言談舉止不符合人物性格及身份

      

    我們知道,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說出的話是不一樣的,但很多影視劇本都忽略了這一點。在這些作品中,或者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操著相同的口頭禪、有著相同的語氣(其實是作者自己的口頭禪和語氣),或者農村人說出的話文縐縐的像知識分子,或者孩子說的是大人話,等等。

      

    在設置人物的時候,我們應該充分了解他們,我們要明確地知道他們的身份、性格,同時要清楚這種身份、這種性格的人是怎么說話的、怎么做事的,并在劇本中一絲不茍地體現這一點。如果你要給他們一個口頭禪、一個小動作也不要緊,但一個口頭禪、一個小動作最好只給一個人物,這才能體現出人物的個性,當然,為營造喜劇效果而進行的設置則不受此限。

     

    三、對白不夠生活化、口語化

     

    影視劇是一種非常生活化的文藝作品,這就要求人物對白要口語化、生活化(古裝劇除外),換言之,就是要求劇中人物說出的話要像我們生活中說話一樣。

      

    關于這一點,常犯的錯誤是對白文學化,或者句子很長。這樣的對白呈現出來的常常是文學人物,而不是生活中的人物。

     


     

    在構思人物對白時,編劇要常問自己:

     

    生活中,我會這么說話嗎?如果不會,那就應該改掉。

      

    例如:

     

    “這事有點不妥,會給我爸帶來不好的影響!”

     

    這句對白就不夠口語,如果你換成

     

    “不太好,對我爸影響不好。”

     

    這就是生活中的語言。

      

    對白中有些句子盡管不是文學語言,但句子太長,也不行。長句子很容易讓人覺得拗口,影響演員發揮,也會影響觀眾的理解。

      

    四、無法拍攝

      

    影視劇本的最終目的是用于拍攝,所以你寫出的劇本必須是可以拍攝的(換言之,必須是演員能表現出來的),如果寫出的東西無法拍攝,那么就不合規范。

      

    舉例說明:

      

    ① “老張五十多歲,人很善良”.這句話中“五十多歲”可以用鏡頭表現,但“人很善良”卻無法拍出來,你必須通過他的處事去體現。

      

     “小李抿著嘴,美得像三月的桃花。”這句話中,“美得像三月的桃花”是拍不出來的。

      

     “老馬心里罵了句娘,轉身離去。”這句話中“心里罵了句娘”沒法拍,如果你一定要讓老馬罵娘,可以讓他小聲罵,這樣觀眾才能聽到。

      

     “二十分鐘后,他們抵達山河村。”其中的“二十分鐘后”也必須換成一種可拍攝的鏡頭語言(如果時間概念不是必須的,“二十分鐘后”可以刪除)。

     

    五、細節描寫不夠

      

    細節描寫是體現人物內心及性格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檢閱編劇功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很多編劇沒有通過細節表現人物的意識。

      

    記得有一次我在一個電視臺的欄目劇中演一個40多歲、很迂腐的男主人公。有一場戲是吃飯的時候跟老婆意見不合,老婆一怒之下把我的筷子和沒吃完的飯收走了。在表演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表現人物的細節:

     

    等老婆把飯端走以后,我憤憤地扭頭看著她離去的背影,然后轉過頭,猛地用手從盤子里抓了一把土豆絲塞進嘴里,又扭頭看著老婆,示威一樣地大口嚼起來。

     

     

    這個細節很好地表現了一個對老婆敢怒不敢言的形象,但這是演員的創作,如果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能多構思一些這樣的細節,人物就會非常生動。

      

    六、忽略人物肢體語言表達

      

    很多編劇只會用對白去表達人物,卻忽略了肢體語言(包括人物表情)的巨大作用。

      

    影視作品是一種影像藝術,如果可以不用對白,那么你就盡量不要用。肢體語言的內涵及表現力遠比對白要強大得多。不僅如此,在很多時候,對白反而會大大削弱人物內心情緒的表達。

      

    我們假設一個情境:

     

    男主人公要遠行,他的女友為他送行。在最后分別時刻,女主人公緊緊抓著男友的手,淚流滿面,想說什么但最終什么也說不出,要比她對男友說一句“我會想你的,你要早點回來”的表現力更加深刻。

      

    七、不注意平衡

      

    很多編劇都有這樣一種情況:

     

    有靈感的時候寫起來收不住筆,因而那場就顯得比較臃腫,而當沒有靈感的時候筆下無物,于是絞盡腦汁寫了點東西,算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

     

    這種情況造成了劇本的一種不平衡:

     

    場與場之間的不平衡。需要說明的是,場與場之間的平衡并不是要求每一場的長度都差不多(場的長度是根據劇情來定的),而是要求該長的長,該短的短,編劇要懂得控制。

      

    除此之外,劇本中經常出現的幾種不平衡現象有以下幾種:

      

    1、風格的不平衡。

    比如一個喜劇劇本,前面一直很搞笑,突然有很長一段(或者是電視連續劇的一集劇本)沒有笑料了,這就是風格的平衡把握的不夠好。

     

    2、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戲份的不平衡。

    如劇本中很長的篇幅內找不到主要人物了。

     

    3、矛盾沖突設置的平衡。

    如果你的電視連續劇劇本有的劇集沖突很多,懸念很足,但有幾集連續的很平淡,幾乎沒什么懸念,那就是矛盾沖突設置的不夠平衡,應該將沖突進行相對均勻的設置,不要太偏。

      

    八、多余的元素

      

    有些編劇喜歡在劇本中表現自己的“全能知覺”,比如加入一些諸如“音樂起”、“音樂止”、“高機位”、“特寫”、“鏡頭推”等不必要的元素。

     

    在線留言
    ERP系統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