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項目創作中,從初創階段的作品保護到電影項目的融資,都會涉及很多法律問題,下文將四個角度講述電影創作中的法律問題。

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
一
在電影創作過程中,關于電影項目的策劃、拍攝方案、故事梗概等都可能涉及商業秘密。在項目運營中可以采取的保護措施有:
1.項目運作過程中,盡量做到電子文件的加密。
2.在紙質文件或掃描文件上加蓋保密印章。
3.簽約、舉行會議、合作方接收文件前,出具保密承諾文件。
4.簽訂保密協議與保密條款。
作品版權的法律保護
二
電影項目創作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獨立作品,保護作品版權,通常可以借助以下方式進行:
1. 簽訂權利歸屬協議
2. 規范的權利署名
(1) 筆名與真實姓名的選擇,對于初創階段的編劇或導演,原則上建議屬證件上的名字。
(2)對于放棄署名的行為,不能進行口頭承諾,盡量進行書面約定。
3. 著作權登記
項目名稱的法律保護
三
項目名稱保護可分為三個部分:
1.作品名稱保護:作品名稱的保護是有限制的,在著作權的層面無法壟斷一個作品的名稱。
2.電影備案:廣電系統進行電影備案,可對該名稱保留兩年,雖然該規則已廢除,但實踐中廣電系統仍在適用。
3.商標注冊:商標注冊的保護會相對全面,除電影名稱注冊外,還可能包括角色名稱、橋段等可能會涉及整個電影或者相關行業、后續衍生開發中的商標。
電影融資模式
四
根據電影項目與資方對接的形式,融資模式可分為兩類:
1.主創非主控模式
一般適用于沒有制作團隊的初階段的導演或編劇,需要將劇本交給主控方運作。在這種模式下,建議只將劇本的電影攝制權授權給主控方,主創人員仍然持有完整的版權。
在授權條件方面,通常應以書面形式確定。同時,應當對合作方的進行資信調查,了解合作方的資信能力。再者,合作交易架構的設計、合作模式以及合作條件的設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授權對價方面,編劇費、導演酬金、授權費等性質皆有不同。在簽訂合同時,應當對于費用性質進行確認。
2.主創兼主控模式
一般適用于主創人員有自己的公司進行運作,單獨找投資方。這種投資方通常可以分為三類:
A類投資方,按照預算平價投資。此類投資方為直接的制作資金投資方,權限最大,可能會分享電影版權。
B類投資方,可以溢價,投資資金作為權益轉讓款。此類投資方不分享版權,也無權查成本賬和制作帳,只能查收入賬。
C類投資方,即“以投代買”,通常由大的發行公司或平臺買斷發行權等形式。
除了風險類投資方,還有另外一類投資方,形式更類似于借貸,如定投和銀行貸款,其本質為借款。
以上根據華誠合伙人朱晶晶律師以及鄭明禮律師在2018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訓練營”中的授課內容整理而成,由楊崢整理撰稿。
轉自:華誠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