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s4sus"></table> <td id="s4sus"><kbd id="s4sus"></kbd></td>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領域 > 影視制作

    中國影視法律網:中國電影企業該如何做好萊塢的合伙人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609億,雖然是近三年來首次增速低于10%,但仍高于北美,票房差距也在進一步縮小。單看數據,2018年國產電影雖然拿下全年的六成票房,但引進的超級英雄電影在票房成績上還是顯示了自己的“超能力”,單片票房驚人, 23.9億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18.7億的《毒液:致命守護者》、18.6億的《海王》、8.3億的《蟻人2:黃蜂女現身》、6.6億的《黑豹》,中國市場已經是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最忠實票倉之一,甚至很多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超越了在北美本土的成績。

      2016-2018年超級英雄電影在中國票房成績(貓眼研究院)

    再翻看近幾年的票房數據,在中國市場上狂攬票房的好萊塢電影,大多都是有扎實粉絲基礎和震撼視覺效果的商業電影。如果仔細看這些大制作大IP背后的公司,也不乏中國企業的身影,好萊塢公司也在逐漸開放合作端口,接納中國電影企業,攻占中國市場。

    中國電影企業和好萊塢的合作已經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還在不斷地開辟新道路,不管是老牌的影視巨頭,還是帶有互聯網基因的阿里和騰訊,甚至是一些新興影視公司,都想要在全球化競爭的大環境下,分得一杯羹。

    “走出去”,資本的多向輸出

    縱觀中國電影企業和好萊塢的合作案例,資本投入是最簡單粗暴,也是最有效的。從投入到收益,這種最直接的方式,讓中國的電影企業在好萊塢有了姓名。近幾年騰訊影業的企鵝LOGO頻繁的出現在好萊塢電影的片頭里, 2016年14.68億票房的《魔獸》、2017年6.1億的《神奇女俠》和11.58億的《金剛:骷髏島》,再到2018年18.7億的《毒液:致命守護者》和2019年初的11.47億的《大黃蜂》,騰訊影業出手大方又精準,成為中國電影企業里最有實力的“投手”之一。

    除了投資電影之外,直接收購或者入股好萊塢的公司,從產業鏈其中一個環節入局,也是中國電影企業走向海外的方式之一。

    2012年萬達26億美元收購AMC全部股權。AMC在全美經營 661 家影院,擁有約 8200 塊屏幕,是美國最大的院線運營商。2016 年1 月,萬達宣布以不超過35 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不難看出萬達的全球戰略是希望在院線+內容上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效果,但是萬達電影業務近幾年的成績并不理想,傳奇影業也在萬達的重組中被剔除,AMC的股權也有出現變動的苗頭。萬達雖然搶占先機大刀闊斧的布局了全球戰略,但也給了行業一些啟示,或許穩打穩扎的出海才更適合中國的電影企業。

    2017年華人文化入股全球最大的經紀公司CAA。CAA成立于1975年,總部設立于洛杉磯,最核心的業務就是娛樂經紀,近幾年在體育經紀的業務也風生水起。目前,CAA已經進入中國市場,開始為國內各領域一線藝人服務,為他們開拓海外資源。華人文化也借助CAA的優勢拓展在電影、電視、現場娛樂、體育、活動營銷等布局,同時,黎瑞剛本人也加入董事會,參與CAA在美國的業務。

    “走進來”,本土化的必要性

    好萊塢需要中國市場,所以更需要強有力的本土化合作伙伴,所以中國電影企業和好萊塢的合作,從來都不是一廂情愿,而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在剛落下帷幕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的《綠皮書》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編劇和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綠皮書》獲獎之后也被第一時間引進到了國內,完整的宣發營銷緊隨其后。今年1月,阿里影業宣布將聯合出品好萊塢動畫電影《丑娃娃》,并深度開發丑娃娃IP全產業鏈產品,這也預示著,阿里影業的好萊塢之路已經升級。

    同樣看準好萊塢電影在中國本土化服務市場的還有承華傳媒,在和The H Collective、Ignition Creative等好萊塢兄弟公司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后,承華傳媒未來將擁有《極限特工4》中國內地獨家商務植入、元素授權、衍生開發、營銷宣發、版權銷售等全部權利。

    引進和合拍是好萊塢進入中國電影市場最常用的方式,但“水土不服”永遠是個難題,組建一個既有好萊塢巨星又有中國全明星的陣容并不是百發百中的,《長城》的“滑鐵盧”就是最現實的案例。2018年,有一部合拍片的引進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聯姻案例。

    《巨齒鯊》的類型是全球市場都喜歡大制作的怪獸災難片,陣容也是杰森·斯坦森搭配李冰冰,沒有過多的明星參與,中國演員的角色也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是真正推動劇情發展的主演。《巨齒鯊》全球票房突破5億美金,同時更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中美合拍真人電影,這樣的成績單背后離不開主控方華人文化做出的努力:從最前端的劇本開發到最末端的發行營銷,平衡東西方文化和觀眾審美,在已經成熟的好萊塢制片體系中自然地植入中國元素,讓中美電影工業在《巨齒鯊》中深入地契合協作。

    中國電影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已經是一個必然趨勢,據悉,耳東影業也開始拓展海外版圖,未來將在電影項目、導演制片人、藝人經紀等多環節多維度的展開合作,除了常規的投資和引進模式之外,也將逐步參與到項目的研發和制作之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盡管票房數據上不斷地靠近,中國電影行業也在趨于完整和成熟,但與好萊塢之間的距離仍舊存在,關系也非常曖昧。在經歷了開辟海外市場的漫長過程后,中國電影市場在全球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能夠在全球市場中分得收益,更逐漸深入到產業鏈之中,吸取更加成熟的制作經驗和運營模式,同時也開拓了更多的資源渠道,為更多中國電影和電影人“走出去”打下基礎。但中國電影企業的出海之路仍舊任重道遠,如何在強勢的好萊塢面前爭取更公平的合作環境和更成熟的合作機制,獲取更多的話語權,不再只是“出錢方”的角色,這是每個想要出海的中國電影企業必須面對的風浪。

    (李國偉)

    在線留言
    ERP系統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